道德经讲义_分卷阅读_16(4 / 4)
太上慈悲我等后世,在经教中每每演说泰定之旨,以成就我等道果,度脱将来。不入此定,难以成道。学道者须知:性定而心自清,心清而意自静;意静而神自凝,神凝而气自回;气回而精自还,精还而丹自结。此即所谓“金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定力有如此之验,闻经之士,当详参其义而自悟。
“慧力”者,心光朗照,慧性常明,内无法尘之起灭,外无根尘之染着,远离尘缘,照破识性。虽十方法界,纯是一个灵光妙觉,万象皆空,六虚洞彻。初学道者,慧力尚不足,慧性即不现,故只能识心用事。识心用事者,则根法互起,不染于有,便染于无,有无相生,烦恼取舍,无所不至。若认“识”为心,依尘现妄,必然恶性循环。六识一动,后天主事,先天之慧性真体立即隐退。慧性既隐,六根具是魔军,心性亦沉沦为魔主,内天地一片纯阴,暗无天日,永坠(zhui)轮回,苦不勘言,终不得光明大道。故修道者必须以慧力战胜自我识心。
“智力”者,即慧光圆通无碍之妙。慧光从定性中所出,没有大定,慧光不生,没有慧性,真智不出。智为真水,慧为真火。智慧力之现用,是以真水真火炼真如妙性的自然流露,非有心之造作。学道之人,果能用此慧智之力,除惑断妄,破愚去执,智力道力,无有不胜者。
“道力”者,真常体用之力。一旦道力起用,一切物欲不能胜,慧性便常明。观妙,可见天地之始;观徼,可见万物之母。道体既见,众妙之门即可自由出入。所以修真之上士,常具道眼,常怀道心,常守道力,常修道身,一动一静,无往而不以道自强也。学道者,当以道力自胜,自强不息,方不失修道的志心愿力。
“德力”者,心体纯粹,性中自善。德非道而不立,道非德而不成。是故德之所存,即道之所存,德之所失,即道之所失。道与德,原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体用,能修德以全道,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往而不善。
以上十力,皆是修真之径路,入道之阶梯。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正是自己。能具此十力,是谓自胜,真能战胜自己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
“知足者富”,随境自适,心不妄贪,淡泊明志,心安理得,谓之“知足”。人能常以淡泊自守,以寡欲自安,身虽贫而志不贫,境虽困而道不困。悠悠然,坦荡荡,知足常乐,无欲长富。故曰“知足者富”。
怎奈今之世人,贪得之心无限膨胀,欲壑难平。终日只求满足自己,损人利己,乃至亏公肥私,贪图享乐,为富不仁,悖道离德。其结果是祸害必生,赊财害命,结果适得其反。此皆是不知“真富”与“假富”之理。 ↑返回顶部↑
“慧力”者,心光朗照,慧性常明,内无法尘之起灭,外无根尘之染着,远离尘缘,照破识性。虽十方法界,纯是一个灵光妙觉,万象皆空,六虚洞彻。初学道者,慧力尚不足,慧性即不现,故只能识心用事。识心用事者,则根法互起,不染于有,便染于无,有无相生,烦恼取舍,无所不至。若认“识”为心,依尘现妄,必然恶性循环。六识一动,后天主事,先天之慧性真体立即隐退。慧性既隐,六根具是魔军,心性亦沉沦为魔主,内天地一片纯阴,暗无天日,永坠(zhui)轮回,苦不勘言,终不得光明大道。故修道者必须以慧力战胜自我识心。
“智力”者,即慧光圆通无碍之妙。慧光从定性中所出,没有大定,慧光不生,没有慧性,真智不出。智为真水,慧为真火。智慧力之现用,是以真水真火炼真如妙性的自然流露,非有心之造作。学道之人,果能用此慧智之力,除惑断妄,破愚去执,智力道力,无有不胜者。
“道力”者,真常体用之力。一旦道力起用,一切物欲不能胜,慧性便常明。观妙,可见天地之始;观徼,可见万物之母。道体既见,众妙之门即可自由出入。所以修真之上士,常具道眼,常怀道心,常守道力,常修道身,一动一静,无往而不以道自强也。学道者,当以道力自胜,自强不息,方不失修道的志心愿力。
“德力”者,心体纯粹,性中自善。德非道而不立,道非德而不成。是故德之所存,即道之所存,德之所失,即道之所失。道与德,原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体用,能修德以全道,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往而不善。
以上十力,皆是修真之径路,入道之阶梯。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正是自己。能具此十力,是谓自胜,真能战胜自己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
“知足者富”,随境自适,心不妄贪,淡泊明志,心安理得,谓之“知足”。人能常以淡泊自守,以寡欲自安,身虽贫而志不贫,境虽困而道不困。悠悠然,坦荡荡,知足常乐,无欲长富。故曰“知足者富”。
怎奈今之世人,贪得之心无限膨胀,欲壑难平。终日只求满足自己,损人利己,乃至亏公肥私,贪图享乐,为富不仁,悖道离德。其结果是祸害必生,赊财害命,结果适得其反。此皆是不知“真富”与“假富”之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