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_分卷阅读_25(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道家认为:天下一切生于心,亦死于心。天堂地狱由心造,生死祸福由心召。病皆由心生,亦必由心治。心是天地人万物之主宰,是生杀的总枢。道家特别重视生之道,其理法皆是延缓或杜绝死之途。主张养生先养于内,养命先养性,修身先修德,治病先治心。性命双修,再造心身,颠倒为用,德道双成,直趋长生久视之道。
  生之徒为取生之道,死之徒为取死之道,二者统言天地间人物生死的常道之理。人生于天地间,往往舍弃其取生之道,而妄取死之道,这是人不能全生的通弊也。人与物一样,自有生以后,后天智识逐渐开启,好恶心生,贪物欲,事繁多,因之竭精耗神,促龄丧命。所谓动之死地者,亦是十中有三,是因为生之数不敌死之数,阴之机多于阳之机,造化生生之机的理气枯竭,故入于死之徒。
  “死之徒十有三”者,生出卯门,死入酉门。“酉”为十二地支的倒数第三位,是阴气已盛,阳气已衰。太极阴阳图已是纯阴一片,犹如下弦之月;又如灯油耗尽,将之熄灭,故归入死地。
  人往往求生而却落入死地,皆是因七情六欲过盛,败丧了自己的真心,毁灭了自己的生路。人多不知情欲之起,所产生之毒素害人身心,有甚于虎狼;情欲之害,无异于自杀。倘若任情纵欲,随欲迁转,终日竟夜,以情欲为快意;动静行藏,以情欲为满足。沉迷日久,险到临头而不觉,麻木地深浸于死我之途。
  十三徒之害,只因自己贪染其中,所以人事失中,天理灭绝,私意甚浓,德性被蔽;四相不觉,终而败弊;五衰不觉,终而变态。周身内外死气凝结,五脏六腑阴魔当政,渐至于死地。此非天之所使,而是人自造死门,自入于死地矣。
  【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天有好生之德,赋予万物以生命。地有厚载之德,养育万物生命。故天地能长久,生养万物而不息。青山之所以长在,细水之所以长流,树木之所以长立,皆因大公无私,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利益于万物众生之故。人为万物之灵,怎奈却不如物命?盖因人心有“十三”之损,所以命短早亡。人若能心存好生之德,则必能长生。人与万物皆有惜命求生之心。蚂蚁虽小,落水后亦要奋力上岸以求生。人命更是关天,岂能不珍惜爱生?
  人虽惜生,却不知惜生之理。往往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厚生反而害生,执生反而难生。
  所谓“动之死地者”,就是“贪生而不生”之意。凡事都要适中,不过不及,方合自然生生之道。贪生欲望过强之人,怕死之心常动,求生之心过强,反而形成心理压力,造成精气神耗损,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疾病丛生。视听言动,念念不离于生,执生不放,怕死心动,这就是“动之死地”。本为求生,反丧其生,本想离死,反而入死。事与愿违,画蛇添足。皆因违背生之道,过甚执生之故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