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小皇子奋斗记_分卷阅读_268(2 / 4)
殿试的时候,秦子轩是正正坐在自家三哥身旁的,很明显的能够看到,自家三哥的脸色都隐隐有些发青,显然,也是有些觉得丢人了。
对此,秦子轩也只能是拍拍自家三哥的肩膀,以示安慰了,这个结果那也是没办法的,谁让自家三哥一向就是重武轻文呢。
殿试进行的很快,三甲的名额更是很快的就被公布了出来,接下来的跨马游街,还有琼林宴什么的,对于自幼便生活在宫中的秦子轩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或许再过几年,他们会对那些进士感兴趣,从中挑选合适的进行培养,形成自己的班底。
不过现在,不管是秦子轩也好,还是秦子墨他们也好,都更喜欢直接捡现成的,而不是自己辛辛苦苦的去培养。
除了一甲前三可以进翰林院任职外,其他的那些进士们若是想要进翰林院或者是其他部门,还是要再次进行考试的,否则,就只有等着吏部给你分配了。
而朝廷的官位,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好的怎么都不可能留给你,所以,但凡是有些能力的,都开始运作想要进入自己理想的部门。
没能力的,也老老实实的考试,不过像是薛蟠这种,在同进士里面都属于后排的存在,这两条路是哪一条都不太行得通了。
官场有一句话,叫做同进士,如夫人,虽然从不曾明言,但普遍进士出身的人都是看不起同进士们的。
而同进士出身,除非你的能力出类拔萃到方寒那种程度,能够让皇帝一下子赏识,否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前程的,做到正三品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秦子轩其实挺为薛蟠惋惜的,以对方现在的年纪,若是再潜心学个几年,应该就不至于落到同进士这一坑爹的行列中来了。
不过薛蟠自己,却是不甚在意,反而觉得很是欣喜,因为他一开始都没想到自己能够一次中地,毕竟那竞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薛蟠的想法其实挺务实的,一点都没有穿越者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思想,他给自己的规划,就是能够找一块不好不坏的地方当个县令,慢慢的熬资历,争取做到知府或者知州。
当然,这想法其实也是有些幻想了,因为很多县令做了一辈子,也做不到知府或者是知州,不过看在同为老乡的情分上,秦子轩还是为其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
调令下来的很快,薛蟠也没有耽搁,再次前来王府拜谢过后,便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赴任去了,显然,知道剧情的他,是不愿意与贾家牵扯的太多。
秦子轩为薛蟠所挑选的地方,既不算是多么富庶,却也不是穷的什么都没有,在一众地方县城中,算是中不溜了,至于薛蟠能做出什么成绩,那就得看对方的能力了。
春闱结束之后,秦子轩又开始忙起了其他的事情,没办法,偌大一个皇朝,总管着天下,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需要处理。
那些小事就不需要说了,下面的人自然会处理妥当,可大事那就需要协调商议处理,等待皇帝的批复了,至于更大的事,那甚至需要拿到朝堂上反复的讨论才行。
虽然经过了秦君多年的培养,但刚刚进入朝廷还不到一年的秦子轩,依旧是个凡事只能尽量多听多看的小萌新,他所经手的事情,也大多都是由专门的人在旁协助。
时间就这般一点点的过去了,转眼之间便又到了一年荷花盛开的季节,税务改革之事,到如今基本上已经是大势已定了,而秦子轩也从户部被调到了吏部。
这样的流转其实是不太正常的,皇子们基本上入了一个部门,那之后的几年,便会在那个部门里面做事,轻易不会有所改动。
就像是他二哥和三哥那样,在礼部和刑部都待得好好的,四五年了也没有要转任的迹象,这样做其实是有好处的,在一个地方待得时间长了,才更能培养出自己的班底。
像是秦子轩这样,在户部待了才一年多就被调走的,估计也就是刚跟那些人都认识了,大致了解了一下那些人的性情,至于有什么交情,嘿嘿,那就不用想了。
虽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到自己这里,潜规则就变了,但秦子轩却也还是欣然的就跑到吏部去上任了。
外在的客观条件那随时都可能改变,但脑子是自己的,学到手的东西总是不会忘得,不管他那位父皇是脑袋抽了还是怎样,总之有学习的机会他就该抓住才是。
虽然他觉得,即便是在户部待了一年多,他也没有把户部所有的东西都学会,顶多就是比皮毛多那么一点而已,但多懂点皮毛也是好的,起码比不懂强。
六部之中,没有什么主次轻重之分,每一个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部门也都是非常忙碌的。
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升任调派,现在是夏季,还要好一些,只是做了个年中的考评,为年末做好准备,等到年终的时候,那才是最忙碌的。
大乾皇朝下辖那么多个省,省下面还有那么个府,府下面还有那么多个县,从县令开始,到各级的官员考评,都由吏部来做,这任务量一点都不比户部来得轻。
按照各个部门之间的潜规则,刚进来的新人,那都是从些杂事小事做起,这也不只是为了给新人一个下马威,纯粹的刁难,也是怕新人出了什么岔子。 ↑返回顶部↑
对此,秦子轩也只能是拍拍自家三哥的肩膀,以示安慰了,这个结果那也是没办法的,谁让自家三哥一向就是重武轻文呢。
殿试进行的很快,三甲的名额更是很快的就被公布了出来,接下来的跨马游街,还有琼林宴什么的,对于自幼便生活在宫中的秦子轩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或许再过几年,他们会对那些进士感兴趣,从中挑选合适的进行培养,形成自己的班底。
不过现在,不管是秦子轩也好,还是秦子墨他们也好,都更喜欢直接捡现成的,而不是自己辛辛苦苦的去培养。
除了一甲前三可以进翰林院任职外,其他的那些进士们若是想要进翰林院或者是其他部门,还是要再次进行考试的,否则,就只有等着吏部给你分配了。
而朝廷的官位,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好的怎么都不可能留给你,所以,但凡是有些能力的,都开始运作想要进入自己理想的部门。
没能力的,也老老实实的考试,不过像是薛蟠这种,在同进士里面都属于后排的存在,这两条路是哪一条都不太行得通了。
官场有一句话,叫做同进士,如夫人,虽然从不曾明言,但普遍进士出身的人都是看不起同进士们的。
而同进士出身,除非你的能力出类拔萃到方寒那种程度,能够让皇帝一下子赏识,否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前程的,做到正三品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秦子轩其实挺为薛蟠惋惜的,以对方现在的年纪,若是再潜心学个几年,应该就不至于落到同进士这一坑爹的行列中来了。
不过薛蟠自己,却是不甚在意,反而觉得很是欣喜,因为他一开始都没想到自己能够一次中地,毕竟那竞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薛蟠的想法其实挺务实的,一点都没有穿越者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思想,他给自己的规划,就是能够找一块不好不坏的地方当个县令,慢慢的熬资历,争取做到知府或者知州。
当然,这想法其实也是有些幻想了,因为很多县令做了一辈子,也做不到知府或者是知州,不过看在同为老乡的情分上,秦子轩还是为其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
调令下来的很快,薛蟠也没有耽搁,再次前来王府拜谢过后,便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赴任去了,显然,知道剧情的他,是不愿意与贾家牵扯的太多。
秦子轩为薛蟠所挑选的地方,既不算是多么富庶,却也不是穷的什么都没有,在一众地方县城中,算是中不溜了,至于薛蟠能做出什么成绩,那就得看对方的能力了。
春闱结束之后,秦子轩又开始忙起了其他的事情,没办法,偌大一个皇朝,总管着天下,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需要处理。
那些小事就不需要说了,下面的人自然会处理妥当,可大事那就需要协调商议处理,等待皇帝的批复了,至于更大的事,那甚至需要拿到朝堂上反复的讨论才行。
虽然经过了秦君多年的培养,但刚刚进入朝廷还不到一年的秦子轩,依旧是个凡事只能尽量多听多看的小萌新,他所经手的事情,也大多都是由专门的人在旁协助。
时间就这般一点点的过去了,转眼之间便又到了一年荷花盛开的季节,税务改革之事,到如今基本上已经是大势已定了,而秦子轩也从户部被调到了吏部。
这样的流转其实是不太正常的,皇子们基本上入了一个部门,那之后的几年,便会在那个部门里面做事,轻易不会有所改动。
就像是他二哥和三哥那样,在礼部和刑部都待得好好的,四五年了也没有要转任的迹象,这样做其实是有好处的,在一个地方待得时间长了,才更能培养出自己的班底。
像是秦子轩这样,在户部待了才一年多就被调走的,估计也就是刚跟那些人都认识了,大致了解了一下那些人的性情,至于有什么交情,嘿嘿,那就不用想了。
虽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到自己这里,潜规则就变了,但秦子轩却也还是欣然的就跑到吏部去上任了。
外在的客观条件那随时都可能改变,但脑子是自己的,学到手的东西总是不会忘得,不管他那位父皇是脑袋抽了还是怎样,总之有学习的机会他就该抓住才是。
虽然他觉得,即便是在户部待了一年多,他也没有把户部所有的东西都学会,顶多就是比皮毛多那么一点而已,但多懂点皮毛也是好的,起码比不懂强。
六部之中,没有什么主次轻重之分,每一个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部门也都是非常忙碌的。
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升任调派,现在是夏季,还要好一些,只是做了个年中的考评,为年末做好准备,等到年终的时候,那才是最忙碌的。
大乾皇朝下辖那么多个省,省下面还有那么个府,府下面还有那么多个县,从县令开始,到各级的官员考评,都由吏部来做,这任务量一点都不比户部来得轻。
按照各个部门之间的潜规则,刚进来的新人,那都是从些杂事小事做起,这也不只是为了给新人一个下马威,纯粹的刁难,也是怕新人出了什么岔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