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计划书_分卷阅读_74(2 / 4)
弘易抽抽嘴角,觉得应该去和阿玛恳谈一番去,看看他娘说的都是什么话?不过也是,他娘拿着别人勾心斗角的时间都去干事业了,让他们家的银子都能去支撑着十三叔和沙俄打几个来回,十四叔现在在西北可以追着策妄阿拉不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策妄阿拉不坦没有后援,他要是有他家娘亲这样的贤内助,他也不要妾啊,问题是,他家娘亲为什么会觉得蒙古的福晋会比满族大姓的福晋更好呢?
弘易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问了,“您看上蒙古那些格格什么了?”
苏莹想了想,如实相告,“看上她们家有钱。”
弘易脸上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扭曲,“咱们家更有钱。”
苏莹点点头,“这是其一,其二呢,人家有地,当然了,咱们家也有,要是你阿玛坐上那个位子,地更多,但是儿子,蒙古的那些格格比较真,这几年,京城满族的那些八旗贵女也有去书院读书的,你发现她们和蒙古格格有什么区别了吗?”
弘易没接话。
苏莹没看弘易继续道,“她们在京城接受的后院教育就是背后插刀子,能插一刀是一刀,为的就是后院的掌控权以及爵位的继承权,这种情况可不是一个嫡庶之分能改得了的,更何况你自己这个身份……如果你能保证和你阿玛一样几十年只有一个福晋的话,怎样都可以,可是,如果不能呢?如果不能的话,我宁愿你找一个心底光明磊落,不存太多沟壑的,从这一点说,蒙古姑娘可是比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到后院争一争的八旗贵女强的太多了。”
至少相处起来没那么累不是?
弘易沉默良久,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娘,我回去会好好想一想的。”
在皇玛法能接受的范围内,找一个蒙古格格,还是找一个满族格格,确实是需要好好想一想了。
第166章
关于弘易未来福晋的问题, 苏莹只和弘易交流了这一次。
在苏莹看来,这个问题也只能点到为止, 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她能控制的,即使是她的儿子, 她最多也只能影响,让他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像现在眼前的满屋的有头发的脑袋一样,苏莹觉得,她对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月亮头变成现在这样的寸头, 不用看到满屋子伤眼睛的小辫子真是太好了。
在诸位妯娌的捧场下,小明睿的满月宴举办的非常成功, 办了满月宴,坐满了月子的八福晋总算是可以出门了, 她第一时间去的是明睿学堂,然后就看到了坐满了男孩子的学堂, 八福晋没有发火——她也不值当和一群孩子发火,她直接辞掉了负责学堂的人, 可以说她生气的并不是学堂里面坐满了男孩子, 她生气的是, 在这个女子学堂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女孩子。
对这个学堂并没有怎么关注的苏莹听说了这事之后也是愕然不已,在通州快要八年的时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理不清理还乱的事, 她还以为莲华纺织存在的这几年,已经让这里的百姓们习惯了女孩子读书识字,没想到还是不行啊!
苏莹突然对百姓们为什么会在儿女之中第一就是选择儿子去读书的原因好奇了起来——当然,希望原因不是儿子读书能做官和儿子是自己家的,女儿是给别人家生的这样的原因。
找老百姓调查什么东西的好处是,老百姓不懂得和你拐弯抹角,人家都是有啥说啥,说的都是切身体会出来的,这一次的调查依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找出一天时间,让纺织厂的姑娘们去完成的,每人十份,标注好姓名,和调查者的关系就行。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首先这批女孩子都识字,调查文书只需要打勾就行,不需要多好的文笔,其次,这些女孩子家里都不怎么富裕,接触到的人也是不怎么有钱的,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百姓调查。
除了这个途径,还在城门口,码头以及大街上设置了三个调查点。
对于这种新奇的东西,大部分人还是很有兴趣的,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苏莹看四个孩子对这个很好奇,干脆就让他们亲临现场,亲自去做记录,四个孩子抱着好奇好玩的态度还真的去了,不仅去了,还拉上了一帮被福晋们带来的还没离开的小阿哥们。
史上最牛,由皇帝的孙子们组成的调查团就这样成型了。
一群整个头顶都是毛茸茸的小阿哥时尚的发型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点,给通州的百姓们带来了新的时尚,本来只在京城的阿哥们之间流行的短发,被通州的少年们模仿了起来,并开始逐渐往四面八方推进。
其实并不是以前没人注意到,实在是这些小阿哥以前都小,出个门都是前呼后拥的,在人前的时候一人脑袋上一顶帽子,不戴帽子的时候,要不就是在家里,要不就是在书院里,而跟风的人,自己暗搓搓的折腾就行了,没必要往外宣传……种种原因之下,新型寸头发型就只在上流圈子里默默的流行着,至少洗头发是真的方便。
在通州这个漕运发达的地方展现新发型,还是被官差点头哈腰奉承的一群人的发型,成为时尚流行起来,确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这份调查书说是一份,实际上是两份,分别是我心目中的女儿以及我心目中的儿媳妇。
调查问卷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题,在现在这个不限生育,甚至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时代,大部分家庭都是有儿有女,所以拿这样的问题来问这个时代的父母非常合适。
在调查的时候,苏莹直接让负责调查的人把问卷分成两种先后关系,先问女儿后问儿媳妇以及先问儿媳妇再问女儿,结果也是很喜人。
调查结果发现,先问女儿的问卷,在回答对儿媳妇的标准的时候,相对来说都会比先问儿媳妇的低上一个级别——意思就是要求没那么多,而先问儿媳妇的问卷,对女儿的要求又会提高一个级别。
这种情况很具有普遍性,至于几个比较奇葩的,还是忽略掉好了。 ↑返回顶部↑
弘易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问了,“您看上蒙古那些格格什么了?”
苏莹想了想,如实相告,“看上她们家有钱。”
弘易脸上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扭曲,“咱们家更有钱。”
苏莹点点头,“这是其一,其二呢,人家有地,当然了,咱们家也有,要是你阿玛坐上那个位子,地更多,但是儿子,蒙古的那些格格比较真,这几年,京城满族的那些八旗贵女也有去书院读书的,你发现她们和蒙古格格有什么区别了吗?”
弘易没接话。
苏莹没看弘易继续道,“她们在京城接受的后院教育就是背后插刀子,能插一刀是一刀,为的就是后院的掌控权以及爵位的继承权,这种情况可不是一个嫡庶之分能改得了的,更何况你自己这个身份……如果你能保证和你阿玛一样几十年只有一个福晋的话,怎样都可以,可是,如果不能呢?如果不能的话,我宁愿你找一个心底光明磊落,不存太多沟壑的,从这一点说,蒙古姑娘可是比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到后院争一争的八旗贵女强的太多了。”
至少相处起来没那么累不是?
弘易沉默良久,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娘,我回去会好好想一想的。”
在皇玛法能接受的范围内,找一个蒙古格格,还是找一个满族格格,确实是需要好好想一想了。
第166章
关于弘易未来福晋的问题, 苏莹只和弘易交流了这一次。
在苏莹看来,这个问题也只能点到为止, 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她能控制的,即使是她的儿子, 她最多也只能影响,让他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像现在眼前的满屋的有头发的脑袋一样,苏莹觉得,她对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月亮头变成现在这样的寸头, 不用看到满屋子伤眼睛的小辫子真是太好了。
在诸位妯娌的捧场下,小明睿的满月宴举办的非常成功, 办了满月宴,坐满了月子的八福晋总算是可以出门了, 她第一时间去的是明睿学堂,然后就看到了坐满了男孩子的学堂, 八福晋没有发火——她也不值当和一群孩子发火,她直接辞掉了负责学堂的人, 可以说她生气的并不是学堂里面坐满了男孩子, 她生气的是, 在这个女子学堂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女孩子。
对这个学堂并没有怎么关注的苏莹听说了这事之后也是愕然不已,在通州快要八年的时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理不清理还乱的事, 她还以为莲华纺织存在的这几年,已经让这里的百姓们习惯了女孩子读书识字,没想到还是不行啊!
苏莹突然对百姓们为什么会在儿女之中第一就是选择儿子去读书的原因好奇了起来——当然,希望原因不是儿子读书能做官和儿子是自己家的,女儿是给别人家生的这样的原因。
找老百姓调查什么东西的好处是,老百姓不懂得和你拐弯抹角,人家都是有啥说啥,说的都是切身体会出来的,这一次的调查依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找出一天时间,让纺织厂的姑娘们去完成的,每人十份,标注好姓名,和调查者的关系就行。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首先这批女孩子都识字,调查文书只需要打勾就行,不需要多好的文笔,其次,这些女孩子家里都不怎么富裕,接触到的人也是不怎么有钱的,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百姓调查。
除了这个途径,还在城门口,码头以及大街上设置了三个调查点。
对于这种新奇的东西,大部分人还是很有兴趣的,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苏莹看四个孩子对这个很好奇,干脆就让他们亲临现场,亲自去做记录,四个孩子抱着好奇好玩的态度还真的去了,不仅去了,还拉上了一帮被福晋们带来的还没离开的小阿哥们。
史上最牛,由皇帝的孙子们组成的调查团就这样成型了。
一群整个头顶都是毛茸茸的小阿哥时尚的发型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点,给通州的百姓们带来了新的时尚,本来只在京城的阿哥们之间流行的短发,被通州的少年们模仿了起来,并开始逐渐往四面八方推进。
其实并不是以前没人注意到,实在是这些小阿哥以前都小,出个门都是前呼后拥的,在人前的时候一人脑袋上一顶帽子,不戴帽子的时候,要不就是在家里,要不就是在书院里,而跟风的人,自己暗搓搓的折腾就行了,没必要往外宣传……种种原因之下,新型寸头发型就只在上流圈子里默默的流行着,至少洗头发是真的方便。
在通州这个漕运发达的地方展现新发型,还是被官差点头哈腰奉承的一群人的发型,成为时尚流行起来,确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这份调查书说是一份,实际上是两份,分别是我心目中的女儿以及我心目中的儿媳妇。
调查问卷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题,在现在这个不限生育,甚至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时代,大部分家庭都是有儿有女,所以拿这样的问题来问这个时代的父母非常合适。
在调查的时候,苏莹直接让负责调查的人把问卷分成两种先后关系,先问女儿后问儿媳妇以及先问儿媳妇再问女儿,结果也是很喜人。
调查结果发现,先问女儿的问卷,在回答对儿媳妇的标准的时候,相对来说都会比先问儿媳妇的低上一个级别——意思就是要求没那么多,而先问儿媳妇的问卷,对女儿的要求又会提高一个级别。
这种情况很具有普遍性,至于几个比较奇葩的,还是忽略掉好了。 ↑返回顶部↑